有关 Adam Williams (亚当‧威廉斯) 的《炼金术士之书》和其它作品的评论

Introducing Adam Williams’s 炼金术士之书 – The Book of the Alchemist

Review by 谭光磊 [Gray Tan]
Grayhawk Agency,
7F-3, No.106, Sec.3, Hsin-Yi Rd., Taipei, 106, Taiwan, R.O.C.
886-2-27059231 (Tel) 886-2-27059610 (fax)
http://blog.roodo.com/grayhawk

The Book of the Alchemist by Adam Williams法兰克福书展将至,我开始陆续收到国外客户寄来的书店和重点新书。几天前,我在英国 ILA(Intercontinental Literary Agency)的电子报上看到一本即将出版的小说,叫做《炼金术士之书》,作者是亚当‧威廉斯(Adam Williams),故事描述 1938 年西班牙内战期间,共和政府军绑架了品森教授(Pinzon)和他的孙子,把祖孙俩连同一群村民关进安达鲁西亚地区的圣詹姆士教堂。品森教授的专长是中世纪研究,两人在教堂里找到一条地底密道,赫然发现教堂下埋藏着一座沉睡数百年的清真寺。

他们在寺庙遗迹里找到一本古书,系由九百年前的犹太人撒母耳(Samuel the Jew)所著,他身兼医者、哲人和炼金术士等身份,不仅写下了一生的故事,更详细描述中世纪西班牙基督徒、穆斯林和犹太人间的宗教冲突与爱恨情仇,以及动荡年代中的情谊。这本「炼金术士之书」不仅是珍贵的历史文献,更预见了二十世纪意识型态纷争的世界,还埋藏了能让教授祖孙重获自由的关键秘密……

我一看故事简介就非常喜欢,觉得颇有《爷爷的微笑》的祖孙情谊加上《风之影》的神秘古书和西班牙内战故事,立刻向国外索取电子档。我上网查资料,发现这是威廉斯的第四本小说,他之前出过三本大部头历史小说,皆以近代中国为背景,处女作《天乐院》(The Palace of Heavenly Pleasure)曾掀起英国出版界竞标大战,Hodder 最后击败 Macmillan 和 Transworld,以六位数英镑高价得标,《天乐院》售出十二国版权,轰动一时。

《天乐院》厚达六百余页,颇有历史小说大师詹姆斯‧克莱威尔(James Clavell, 《大班》与《幕府将军》等书作者)和李昂‧尤里斯(Leon Uris, 《出埃及记》作者)之风,威廉斯在书中虚构了中国北方城市「西山」(Shishan),描述十九世纪时外国传教士、医生、间谍和商人身在异乡,与中国人民和满清政府的种种互动,以及义和团之乱的血腥事件中艰险求生的故事。

书中的苏格兰医生艾顿(Airton)即是以威廉斯的外祖父大卫穆尔(David Muir)为蓝本,此人系爱丁堡的苏格兰医疗传教士, 1890 年代来到中国北方,曾在沈阳大学医院担任外科主任,还因为治疗霍乱和瘟疫有功而获颁满清皇帝的金龙勋章。1900 年,义和团事变越演越烈,暴民从长春的南门进城,穆尔医师携家带眷从北门惊险逃生。日俄战争期间,他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穿梭双方阵地,替日本和俄国士兵疗伤。

Adam Williams - Novels

我越查越觉得威廉斯来历不凡,原来他一家四代都在中国生长和工作,外婆凯瑟琳就是穆尔医师的女儿,1903 年出生于中国,十岁时父母便带她搭乘西伯利亚大铁路回到苏格兰,接受寄宿学校教育。此后他们家族三代都在中国出生,接受英国贵族教育,然后回到中国工作。威廉斯的父亲在远东贸易公司任职,经商成功,后来当上香港赛马会主席;母亲是二战后伦敦时装模特儿,也是公认的美人,威廉斯可谓名符其实的「大班」之子!

威廉斯生于香港,十岁前住在日本,后来回英国念书,大学毕业后在香港和台湾学中文,还娶台湾女子为妻。他出身香港洋行大班世家,接受英国贵族教育,却一生在远东发展,讲一口流利英文,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尤其着迷,还有个中文名字,叫「韦蔼德」。1980 年,他进入半官方机构的中国英国商会(Sino British Trade Council)工作,从此展开经商生涯,卖过航空电子零件,后来被大名鼎鼎的怡和洋行(Jardine Matheson)延揽,一路做到集团首席代表,还因为推展中英贸易有功,获颁大英帝国勋章(OBE)。

除了经商,韦蔼德极富冒险精神,曾组织骆驼探险队,自称「骆驼骑士」,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寻找古城。2000 年,他又参加古董车长途越野赛,从伦敦一路开到北京。他自幼热爱阅读,特别钟情历史小说,很早就立定志向未来若提笔创作,一定要写历史小说。

《天乐院》是韦蔼德「新中国」三部曲的第一部,两年后他交出续作《帝王骨》(The Emperor’s Bones),改以军阀割据的民国初年为背景,女主角凯瑟琳年纪轻轻就在一次大战担任过护士,并亲眼目睹俄国大革命,大学毕业后前往中国寻找失散的父亲。凯瑟琳的中国同学于富贵是个满怀理想的革命份子,还是共产国际的秘密间谍。延续前作的主角,韦蔼德描写凯瑟琳周旋于艾顿家两个儿子之间的三脚恋情,佐以民初的各种历史事件,包括国民政府的北伐、清党和与共产党第一次合作,从 1927 年的上海四一二事变一路写到「大帅」张作霖遇刺。

《帝王骨》是一部浪漫、危险而精彩的时代小说,兼具间谍故事、历史小说、罗曼史等色彩,韦蔼德从家族故事中取材,描写跋扈的军阀、白俄骑兵军官、中国共产党员、外籍传教士、日本间谍、夜夜笙歌的洋租借宴会,栩栩如生,让人一读便深深着迷,作家虹影誉为是女性版的《齐瓦哥医生》。

2007 年,韦蔼德发表三部曲完结篇《龙之尾》(The Dragon’s Tail),这是一部撼动人心的间谍小说,也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。这回登场的主角是艾顿家族第三代的哈瑞,他在冷战的最高峰重返中国,准备向毛泽东政府复仇,因为他们摧毁了他记忆中的家园。他在韩战中被英国情报局吸收,精心设计了一个完美无缺的伪装身份,准备回到中国展开潜伏。虽然哈瑞设下了完美的陷阱,却没料到中共也准备了完美的诱饵,那就是美丽的女间谍紫薇。她奉情报头子之命,要不择手段引诱哈瑞,否则母亲的性命将会不保。文化大革命越演越烈,哈瑞和紫薇这对同命鸳鸯身处于一个疯狂的世界,将要如何抉择?

全球出版社列表
(蓝色表新增,*表原出版社,共售出12国版权)

  • 美国版权:St. Martin’s Press
  • 英国版权:Hodder & Stoughton
  • 德国版权:Droemer
  • 法国版权:Belfond
  • 荷兰版权:Luitingh-Sijthoff
  • 捷克版权:BB Art
  • 希腊版权:Oceanida
  • 义大利版权:Longanesi
  • 西班牙版权:Roca
  • 葡萄牙版权:Circulo de Leitores
  • 保加利亚版权:Bard
  • 塞尔维亚版权:Laguna

英国驻华使馆官方介绍
http://ukinchina.fco.gov.uk/zh/about-uk/brits-in-china/More-BritsinChina/Adam-Williams

「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后,你就会发现中国独有的特色与其他任何地方都不同。从面积上讲,她几乎与欧洲大陆相同,但却完全不同于欧洲。无论你走到哪里,看到的都是不同的经济、文化和居民。正是这种不同使得彻底了解中国一直以来都那么困难,但深入了解的过程又是一次引人入胜的愉悦探险。」

集作家、演讲者、商人和小说家多重身份于一身的韦蔼德是三部畅销历史小说的作者,它们分别是《天乐院》(The Palace of Heavenly Pleasure)、《帝王骨》(The Emperor’s Bones)和《龙尾巴》(The Dragon’s Tail)。作为一个在北京有着二十年经验的商人和银行家,他是家族中第四代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人。

当他还是孩童的时候,就听母亲和祖母讲述她们在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在中国生活时的故事。后来,他把其中的许多故事写进了自己的书中。从牛津大学毕业后,韦蔼德的梦想是成为未来的彼得‧弗莱明,但是却被中断了,因为中国以及他继承的遗产让他回到了远东。

20世纪80年代早期,他在北京的通用电气公司工作,向中国军方出售高级航空电子装备,后来被中国大型贸易公司怡和发掘聘用,一直工作到现在任集团首席代表。1999年,他因为英国贸易所做的贡献而获得大英帝国勋章(OBE),他也是英国商会(中国)主席。

在中国居住期间,韦蔼德充分显示了自己爱冒险的一面。1995年,他组织了一支骆驼探险队,前往塔克拉玛干沙漠,寻找1700多年消失的城市。2000年,他参加古董车拉力赛,花了40个昼夜的时间从伦敦开车到北京,途中经过了前苏联的穆斯林卫星国。他更是用两周时间穿越了中国的最偏远地区。这些经历为他小说的成功添加了助力。

韦蔼德:当历史不是包袱时
文/曾家辉(香港文汇报,11/02/2005)
http://paper.wenweipo.com/2005/11/02/RW0511020001.htm

在40年代日军侵华的动荡时代中,一位美丽、顽固但能干的英国护士,在中国周旋于两个男人之间,面对政局不 定及生活的痛苦挣扎……这就是韦蔼德(Adam Williams)新书《帝王骨》(The Emperor’s Bones)的内容。曾任南华早报记者,现在已是成功商人的韦蔼德,对写作热情有增无减,在2003年出了《天乐院》(The Palace of Heavenly Pleasure)后,最近还推出了《帝王骨》。韦蔼德刚在香港举行了一个读书会,和书迷朋友们谈谈新作,说说灵感,记者也在这夜和他谈谈前尘,说说往事,好不快乐。

初认识韦蔼德,就被他开朗的笑容,以及随和幽默的性格吸引,更巧的是,记者和韦蔼德的家庭背景有些相似,所以话匣子一打开,就有说不尽的东西南北。

大班世家 育出好动子
韦蔼德的家族原来自19世纪已来港,他出生后的十年曾在香港和日本住过,之后便到英国接受教育。他的父亲P.G. Williams曾工作于一间远东贸易公司,后来更成为一个颇有地位的商人,还当上香港赛马会的主席,所以韦蔼德总算是个「大班」之子!

「在英国维特尼学院(Radley College)读书时,我曾经执导一套关于欧洲人在19世纪时入侵日本的话剧。学校放假时,我也会回港,就好像在上大学前的那个暑假,我便当上香港外展 训练学校的导师。我又曾在一艘挪威商船上当水手,又曾以『搭顺风车』的方式,在南北美洲旅行。」

这和大家想象的洋行大班之子的生活很不同。韦蔼德自小便是一个好动儿,喜欢旅行,喜欢玩乐,但那是一种要「捱」出来的快乐。

中西融合 经历更多
大学毕业后,他便回港开始学中文,之后还用了两年在港台深造中文,其间以替人补习英文及投稿到亚洲华尔街周刊。在台湾的时候,更邂逅了一名台湾女子,1978年更决定结婚。

韦蔼德表示,他自小便很喜欢中西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。或许是受到了父亲在远东地区从商的原因,跟不同的人打交道,所以他学中文,娶中国籍妻子,是一个自然不过的事,不会让人有一种「格格不入」的感觉。

「我之后还当上了香港南华早报的记者,曾报道过内地偷渡者、越南船民等新闻。」韦蔼德认为从事新闻工作,能让他有机会亲自接触到内地和香港不同层面的人和事。

从商恰似天注定
1980年是一个转捩点,因为他转到一个半官方机构Sino British Trade Council,负责推广中英贸易。虽然机构总部设在伦敦,但他至少每两年要到内地参加广东贸易会(Canton Trade Fair),有时又要到不同地方寻找商机。

之后,韦蔼德便开始了他的商人生涯—84年加入了一间航空电子公司,向中国军方销售先进电子零件;后来被「挖角」到一间大型中国贸易公司,管理上海分公司……他更因为在中国英国商会服务多年,在1999年获颁发OBE勋章。

韦蔼德能成为如此成功的商人,比当作家更「理所当然」,或许个性随和自然的他在前半生为自己的兴趣四处游历拚搏,却原来是为了打好自己成为出众的商人的基础,就好像自己的父亲一样,是天意,还是巧合?

游丝路见真性情
不过,这个商家可是一个非一般的商家。1989年,韦蔼德游历了中国新疆和巴基斯坦,初访了丝绸之路。1995年,他更组建了一支骆驼队,自称为「骆驼骑士」,远征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,去寻找一个在千多年前消失的城市。

「在1999年,我更沿着19世纪探险家George Hayward的足迹,搭车穿越了兴都库什山脉……用了两个星期时间,穿越了内地偏远且杳无人烟的地区。还有在2000年,我更驾着老爷车,用了40天从 伦敦到北京。」他说起以往旅行探险的故事,尤其是有关丝路之旅,更是激动万分。
过去的并不沉重

韦蔼德的《天乐院》是以清末义和团为背景,而《帝王骨》则以日本入侵中国为骨架。以中国近代历史为小说舞台,是他特别对中国有兴趣,还是有甚么特别的原因?

「其实,一来是我对中国历史很有兴趣,尤其是清朝以后,中国政局社会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巨变,是作为小说故事的好材料。」

「另外,我听了很多祖父母的故事,从他们那里知道了很多当时中国人民的生活,当然有些是我的亲身经历。」在读书会中,韦蔼德读了好些部分,更满心欢喜地指出那些原来是祖母的故事,哄得大家大笑。

真是不知仍是怡和(中国)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中国首席代表的韦蔼德,为甚么会有时间写那么厚的小说?刚刚才推出第二本小说,他又表示已想好了第三本的大概内容。「第三集的背景会是约60至80年代的中国,应该会比较现代吧。」
千面人生:迷恋中国、迷恋成都的辣
文/董馨(川菜美食网)
http://www.scccjm.com/Get/sichuanfengqing/195801661.htm

18日晚8时许,成都市人南四段某书吧小型的书友会上。点着烟斗,53岁的韦蔼德在投影机前侃侃而谈。「中国是我的故乡。」吸了一口烟,在缭绕的烟雾中,韦蔼德眨眨眼睛,向我们展示了自己千面人生。

香港中文大学学生 父亲让我学中文真有远见
「我在北京住了22年,中国就是我的家。」身着笔挺西装的韦蔼德开门见山。从口袋中拿出一包烟丝,仔细地装入随身携带的烟斗中,韦蔼德猛吸了一口后,向记者展开了自己人生的画卷。韦蔼德与中国的不解之缘,从他前辈1880年来到中国传教、行医就开始了。当时,他的曾外祖父是位铁路工程师,还参与了北京至沈阳铁路的修建。韦蔼德的母亲 Anne是公认的美人,二战后是伦敦著名的时装模特。韦蔼德的父亲曾在一间远东贸易洋行供职,后来举家搬去了香港,韦蔼德就出生于中国香港。

在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毕业后,韦蔼德对未来似乎很茫然。这时,他的父亲寄来一张飞回香港的机票,「你可以回香港,但你回来必须要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!」这样,韦蔼德便在香港中文大学深造中文。「父亲真有远见,他已经预见到了中国的强大。」韦蔼德说,会说中文的背景,也为他以后从事中英贸易的工作铺平了道路。

《南华早报》记者生涯萌生记录中国欲望
「我原来也当过记者哦!」韦蔼德眨眨眼睛,顽皮地向我们叙述了自己的另一段传奇。韦蔼德自小便是一个好动儿,喜欢旅行、喜欢玩乐, 甚至还会以搭顺风车的方式,在南北美洲旅行。在港学习中文后,生性自由的他,还自荐到了《南华早报》,谋得了一份记者的差事。韦蔼德坦率地说,就是这段经历,让他萌生了记录中国的念头。「我什么新闻都要采访!」他调侃起了自己,当记者的两年间,韦蔼德报道过偷渡者、越南船民,为了更好地融入他们,他甚至花了近1个月跟他们吃住在一起。

也就是当记者到台湾采访期间,韦蔼德意外地邂逅了爱情,并闪电结婚。这名美丽的台湾女子,让韦蔼德的人生与中国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。

「骆驼骑士」沙漠寻找消失古城
1980年,他到了一个半官方机构负责推广中英贸易。虽然总部设在伦敦,但至少每年都会到内地考察。「我总觉得,住下来才算真正融入中国。」1985年韦蔼德决定居住在北京。虽然刚开始只能在小旅馆里将就,但喝着北京大碗茶、听着蓝天下京鸽的哨音,韦蔼德怡然自得。

在韦蔼德担任中华英国商会会长时,一位名叫约翰‧海尔的英国人找到他,讲起了中国野骆驼的故事:一次,海尔在中国的莽莽沙漠之中考察时,偶然目睹了一头雌性野骆驼产下小骆驼的场景,拍下了一张难得的野骆驼母子共步的照片。「野骆驼是濒危动物,很需要我们的保护。」韦蔼德索性组建了一支骆驼队,并自称为「骆驼骑士」,远征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,去寻找一个 1700 年前消失的古城。

外企首代、作家他写中国的书全球畅销
过去近30年中,韦蔼德最不为大家了解的还是他的成功商人身份。先加入了一间航空电子公司,再转到一间大型贸易公司任上海分公司的经理,又被「挖墙角」成为具有 170 年历史的怡和公司中国首席代表……

商业的成功,让韦蔼德有了时间重拾年少时的爱好。这时,不安分的他又考虑「转行」当作家。6年后,韦蔼德拿出的小说《天乐院》(The Palace of Heavenly Pleasure)让他们闭上了嘴巴。接着,他一鼓作气又创作了《帝亡骨》(The Emperor’s Bones)。「都是以清末民初,中国动荡的年代为背景,讲述外国人在中国经历、生活。」这两本书,已经翻译成11种语言在全球发行,也让他成为全球的畅销作家。

成都客人成都美食还不够辣
下一步将会做什么?韦蔼德自己也不清楚,但他很确定的是:「一定是在中国!」他的一儿一女,均生于中国,现在英国上学。「他们对中国非常迷恋,假期还没到,别的地方不去,就吵着要回中国了。」

让人意外的是,1985年定居中国开始,蓝眼睛的韦蔼德便来过成都。以后由于工作的缘故,更是成都的常客,每年至少都要来两三次。 韦蔼德承认,这里让自己着迷,他这样描述这个奇妙的西南都市:「我看到了成都经济的腾飞,道路干净、宽敞,零售业十分发达。」说到川菜、火锅的麻辣,韦蔼 德调皮地开起玩笑:「我完全适应成都的辣,当然,还可以再多加一些辣椒!」

下次会写关于成都的小说吗?韦蔼德大笑:「为什么不能?人生就是这样奇妙!」